12月18日,進入收尾階段總投資1.8億元的山西能投生物質能綜合利用沁縣示范項目正在緊張施工。該項目在年底竣工投產運營后,預計可直接和間接帶動200人至300人就業,具有良好的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沁縣位于山西省東南部,總人口17.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2.7萬人。是山西省農產品主產縣域之一。該縣是省定貧困縣,也是一個資源匱乏縣。2014年,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村179個,貧困戶13513戶37820人,貧困發生率為28.8%。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該縣把特色產業扶貧作為頭號富民工程,在特色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業、鄉村旅游和電商等產業上下功夫,走出一條產業高質量發展富民新路。2019年5月21日,該縣被山西省委、省政府批準正式退出貧困縣。
做強第一產業 發展特色種養業
近年來,沁縣以有機旱作農業為方向,財政投入42618萬元,實施種植養殖產業項目948個。通過大企業帶動,沁州黃種植面積達到10萬畝、高粱種植面積達8萬畝,新發展辣椒2萬畝,全縣農業調產面積達到耕地總面積的50%以上。萬家福、鵬勝等多個肉雞養殖場相繼投產,全縣年出欄肉雞達3000萬只,僅此一項產業可帶動6000余戶農戶,戶均增收4000元以上。
2020年投資8342萬元,實施扶貧產業項目126個,全縣有機旱作農業面積逐步擴大,沁州黃達到8萬畝、晉汾高粱達到5萬畝,新發展辣椒2萬畝;新建冊村南余交百萬只肉雞場、萬家樂40萬套肉雞種雞場,肉雞產業逐漸延伸;新建沁州黃物流倉儲、紅之源辣椒醬加工等深加工項目,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后勁十足。
拉長第二產業 發展農產品加工業
依托自然資源和農副產品,發展精深加工,沁園春礦泉水、沁州黃營養米粉、沁州黃米醋、沁州黃鍋巴、潞寶金和生肉雞調理品、沁州綠有機蔬菜、紅之源脫水蔬菜、振東中藥飲片、康禾公司東方木酒和桑椹飲料、唯思可達酸棗飲料等系列深加工項目,以及沁州黑、沁州白等一大批小雜糧精深加工企業、合作社,與6000多戶貧困戶建立了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真正實現了村村有主導產業,戶戶有帶動主體。
同時,還有20兆瓦集中式扶貧光伏電站1座、100兆瓦村級光伏電站77個,有效帶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帶動第三產業 發展鄉村旅游和電商
沁縣依托綠色、紅色、古色文化旅游資源和端午民俗文化節暨龍舟邀請賽特色文化旅游品牌,精心打造了走馬嶺茶馬古驛、漳河村漳河源頭、后溝村文化觀禮、甕城山觀景賞花、徐陽村休閑度假、檀山村尋根沁州黃、徐村吳閣老廉政文化、小東嶺紅色記憶、下曲峪運動休閑、石板上秀美山水等一批具有農耕、農事、農味體驗特色的旅游鄉村,形成了“一線十村”全域旅游網絡布局。新發展電商企業20多家,農村電商扶貧服務站69個,年銷售收入5000萬元以上。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