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飾作為我國的傳統行業,至今為止,品牌眾多。但主要還是中小企業占多,全國性的品牌占少。市場集中度低,整個燈飾行業還處于戰國群雄逐鹿的階段,而燈飾行業經營的門檻太低,大量生產企業的涌現也使得行業競爭加劇。行業標準缺失,使得燈飾行業當前市場質量良莠不齊,而規范行業標準,也將成為燈飾企業急需解決的問題。
燈飾產品質量良莠不齊 企業需要有自己的一套“標準”(圖片來源于網絡)
燈飾企業更多的是執行自己的標準
“燈飾標準國內目前已經制定了一些。總體來看,我國燈飾的標準很不齊全,缺乏一個全行業認可的產品標準和安裝規范,”相關人士說。發展歷史短、本身屬于燈飾產品且有個性化要求、與建筑物等其他產品銜接度高,是我國燈飾產品標準缺失的主要原因。
目前已經頒布實施的標準執行得并不好,企業更多的是執行自己的標準。同時,對于“七分產品、三分安裝”的燈飾來說,目前也沒有專門的機構來制定相應的安裝規范。相關品牌的質量方針則是從設計開始,到制造、安裝,統一執行自身的標準和規范。
行業內部要實現標準化,先要解決報價方法問題
在我國燈飾行業內部,要實現標準化,首先要解決報價方法問題。這種報價方法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對于消費者來說,這種報價存在不清楚性、含蓄性,容易被不良廠商鉆空子;對于廠家來說,這種報價方式不利于標準化、規范化生產。反過來,不標準化生產的產品不具備成套性、通用性和互換性,降低了產品的復制力和經驗學習,質量難保證,消費者的利益也得不到保障。現在的市場情況是,小廠家沒辦法實行標準化生產、標準化報價;大廠家想實行標準化生產和標準化報價,卻胳膊扭不過市場。
規范行業標準,成為燈飾企業急需解決的問題
精裝房的到來被看成是我國燈飾行業發展可能面臨的一個拐點。業內人士人說,對于燈飾來說,只有標準化程度高,才能突破現有的瓶頸制約,實現與建筑物和空間的完美銜接。無論從銷售、生產還是安裝,做工程和終端消費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體系,對于企業的資金、生產和安裝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這必然會對市場進行重新牌。
燈飾行業正處于起立發展的階段,行業標準還有待規范。當燈飾企業面對當前的市場環境,全面并且有方法地發展,針對不同情況積極作出應對,未來才能發展的更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