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7年年初開始,家具企業紛紛上市的消息不斷傳來,一時間振奮了這個“低調”已久的行業,2017年也在這股浪潮中被譽為家具上市元年。同時伴隨著消費需求的不斷助推,定制和“非標準化”成為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伴隨家具的火熱,全屋定制的概念也隨即成為各家企業緊追不舍的“潮流”。上半年,多家定制家具上市企業的業績粲然可觀,凈利潤增速平均增長率達到276.87%。
這一細分領域的種種表現,著實讓家具行業為之“精神振奮”,所以,現狀就是無論之前做的是哪個領域,也無論是否具有專業定制的背景與經驗,企業紛紛愿意在定制上試水,一時間,江湖風云漸起,同行或者“外行”都摩拳擦掌。然而,什么才是真正的定制家具?
定制家具在消費端表現為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在生產端體現為自動化的生產,整個過程則需要信息化系統的支撐。
消費者對定制的需求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定制家具行業的發展;隨著工業4.0的不斷推進,自動化生產也將隨著技術的革新不斷完善;
具體到整個生產流程,定制家具是根據客戶的需求,訂單信息直接傳輸到原材料庫內,指揮原材料調配,然后信息化驅動設備調整刀具,調整板材切割方式,切割完成后進入自動或者半自動的裝配線,生產結束后自動通知物流中心取貨,物流公司的終端掃描后獲知目的地等信息,貨物路徑可隨時追蹤,直到入戶安裝,客戶評價等環節完成。
實現這一系列流程的前提則是完善的信息化建設,從各定制家具上市企業融資和再融資募投項目來看,除了常規產能擴充項目之外,信息化建設或升級是最重要的投資項目。也就是說,想要實現全面的自動化生產水平、信息化管理流程,需要以投入相當大的時間和資金成本為基礎。
所以當我們反思是不是每家企業都可以在“定制家具”獲得生存空間,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不是所有的企業都可以做“定制”。
如果沒有完整的定制信息化體系在背后支持,企業品牌頭頂上再多的標語也不過是夸夸其談。另一方面,信息化有利于定制家具企業實現控費增效,從這點上來說,信息化建設是企業最核心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