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用品和化妝品行業,一些品牌的名字使用的是英文或者英譯的名字,聽上去很有“洋味兒”,讓人感覺更高大上,但實際上只是國產品牌,這種現象在取暖器行業也很常見。其實,“洋貨”這層外衣只是假象,真正把產品和服務做好,致力于打造取暖器十大品牌才是企業自身實力的體現。
品牌重名需留心 山寨行為要不得
品牌重名的案例也不是一起兩起了,這會攪亂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有些小企業為了謀取利益,利用與大品牌相似的名稱吸引消費者的注意,使其誤以為自己買到了可信賴、有保障的大品牌產品,實際卻在后期得不到服務保障。同時也有不少企業為了混淆消費者的視線,啟用外國人來做廣告,讓消費者認為這個品牌是進口的,從而提高銷售額。但是假的真不了,遲早有一天消費者會認清企業的面孔,做出讓企業后悔的行為。
國產取暖器企業的發展不是建立在洋品牌的背后的,它需要更多前臺發展的空間。只有堅持自我品牌,不盲從進口陷阱,取暖器企業才能從進口取暖器的魔咒中掙脫出來。
國產品牌要自信 先創造品牌故事
一個吸引人的品牌故事是一個企業獲得認同的基礎。雷同的名字讓消費者看不到差異,一頭霧水,混淆視聽、借“名”營銷帶來的獲益未免僥幸。在特立獨行的時代,建立自己的品牌故事不是比借用別人的品牌更有“錢“途嗎?在國產取暖器開始大行其道的時刻,大大方方的做自我不是更好嗎?為什么還要給自己戴一頂不怎么好看的“洋帽子“呢?國產品牌從容自信,建立自己的品牌故事,把產品的質量與服務做好,才是捕獲消費者芳心的不二法則。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國產取暖器沒有必要去追隨進口的步伐。建立自己的品牌故事,使自己的品牌更具文化內涵與企業精神,往往比穿著別人的衣服跳舞更打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