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生也沒有閉門不出,整個TCL體系復工時間比較早。最早的企業是1月31號復工,最晚的是2月7號。他在深圳,惠州,廣州,中山,廈門之間穿梭。作為TCL的掌舵者,李東生能做就是做好防御措施,該干嘛還得干嘛。
李東生告訴《深網》,“企業復工了,企業的管理者就要上班了。工廠的業務和其他的不一樣,我們沒法在家里辦公,必須要到現場,不到生產線上在家里干不了事,所以我們絕大部分員工都需要到現場工作,關鍵是怎么管理好。”
目前看來,這些付出都得到了回報,武漢華星光電從技術的層面來看,工廠不能停工,將近7000名留守員工,無一人員感染。李東生認為,這是企業管理取得的成功,在他看來,疫情中管理好的企業受到的影響就比較小。
3月11日上午,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在深圳辦公室接受了媒體的視頻采訪。他開門見山,坦陳TCL在疫情期間受到了一定的影響,“2020年1-2月份,TCL華星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2%,TCL實業智能終端銷售同比下降了28%。”
當下,TCL下屬的企業的復工都達到95%的水平。李東生表示,“我們有信心在今年的后續三個季度,逐步追回疫情所造成的影響,努力達成今年的經營預算目標。”
以下是李東生接受《深網》等媒體專訪實錄:
武漢華星光電將近7000員工無一感染
媒體:第一,突發的疫情對TCL來說有哪些考驗?疫情對面板行業的影響大嗎?疫情對家電行業的競爭格局有沒有影響?當下面板領域的全球競爭格局,會不會重新洗牌?
李東生:疫情對我們的業務是造成一定的影響。一季度、二季度整體來講銷售收入和利潤都低于預算的水平。但兩個大的產業影響不一樣,TCL華星光電半導體顯示由于是連續生產,疫情期間一直保持開工的。它受的影響主要是春節以后,我們預期其他的供應商要開工了,但是很多上游供應商都沒有開工,所以我們供應鏈的物料受到一定的影響,特別是武漢華星,產能影響比較大,大概1-2月份產能開出只是計劃的85%。而深圳華星受的影響不是太大,因為廣東疫情不是那么嚴重,加上廣東政府在復工復產時專門召開專題會議,解決一部分重點大企業復工復產配套的供應鏈問題。因為制造類的大企業能夠在復工復產恢復經濟活動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簡單說,深圳華星的產能開出是95%以上。TCL華星1、2月份銷售收入同比是增長了10%,但比我們的預算還是不達的。因為我們的預算,今年的增長是比較進取的。估計3月份當月華星的業務基本能夠恢復正常,3月份當月的增長,我們計劃在20%,所以3月份應該能夠達到我們預期的目標。目前市場的需求情況也比較好。我們的后市供不應求,現在庫存也比較低,包括產品的庫存,做完就賣出去了。材料的庫存比較低,有部分材料現在還處于緊平衡的狀態,材料最多就一兩天的量的庫存。這是TCL華星的情況。
終端產品的情況,我們是按期復工,2月初已經復工。它受制于兩個因素,一是我們的員工,到崗率受到疫情影響,從30%、40%、50%一直到現在員工到崗率超過85%。第二個是供應鏈的問題,供應鏈當中有很大比例是中小企業,他們的復工都要比我們晚一些,所以供應在2月份面臨比較大的短缺。3月份的情況看恢復得比較好。終端產品這塊,我們預計3月份基本能夠恢復到正常水平。3月份我們預計銷售收入同比增加。終端產品的定單情況也是供不應求。我們的終端產品60%以上是在***銷售,目前***市場的需求除了歐洲有一定的影響之外,其他地方包括美國,并沒有影響。所以現在的供應也是緊張的,我們全力的恢復生產,已經到廠的工人也動員加班,能夠滿足客戶的需要。
媒體:您覺得咱們復工復產對于穩定供應鏈帶來哪些作用或者意義?
李東生:TCL華星在整個疫情期間,深圳的工廠幾乎沒有太大的影響,武漢的工廠保持了85%的產量,而且是在完全沒有停工的情況下。我們堅持生產,不單只是生產工藝的要求不能停,也不是只考慮企業的效益。從全球供應鏈來說,我們武漢生產的低溫多晶硅顯示器占全球產量的20%,如果武漢華星停產,將對全球供應鏈產生很大的影響。
重要的是在這種狀況下我們能夠控制在廠區內沒有發生一例確診的病例。這就是企業管理能力的考驗。武漢華星在春節假期前,疫情已經比較嚴重了,武漢公司的總經理和核心團隊他們原定是春節休假,生產會持續進行。但看到疫情很嚴重,我們核心團隊全體干部他們主動留了下來。這些核心管理干部留下來,證明對后期武漢華星的管理是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封城之后他們想回來都回不來了。核心團隊留下來,能夠把整個企業的系統運作起來。武漢華星有13000名員工,春節留下來生產的將近7000名。如何把這7000個員工和兩個工廠的生產體系管理好。除了生產的,像供應鏈的很多問題要解決,防疫的問題要解決,還有生活的問題也要解決。那段時間武漢連吃飯都成問題。
另外,防疫物資,總部在全球采購,保證前端有足夠的防疫物資,在當地基本上買不到。那段時間我們找個醫生都很困難,因為整個武漢的醫療體系,在相當一段時間疫情嚴重時,是沒有能力去支持到企業,支持到社區的。我們利用工廠的廠醫,非常小的資源,但是按照政府相關部門的指導,對發燒的員工,有可能疑似個案的員工,安排了一棟宿舍。大概有100多個房間主動進行隔離,雖然最后證明這些員工都沒有得上新冠,但這種隔離措施在很大程度上讓員工心里比較踏實。
另外,對員工心里精神的輔導和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連一個多月我們的員工是沒有離開廠區的,無論是工廠還是生活區,就在一個局限的范圍內。在這種情況下,人的精神壓力是挺大的。如何在這種情況下保持員工的士氣和工作精神,這也是企業的管理。
另外,我們的數字化管理系統,要管理將近7000人,靠點人頭是不可能的,所以通過工卡等等登記,不單數字系統能夠管生產、供應鏈體系,而且把員工體系也管好。安排分批就餐,有問題的員工、發燒的員工主動發現隔離和管理好,給予治療和照顧。這些東西都大大提高效率。在這里我還特別感謝,公司將大力表彰留守的武漢華星管理團隊,他們真的做得很棒,我相信武漢華星有可能是在整個疫情期間,武漢生產企業唯一的或者少數幾個之一的能夠保持正常生產的企業,而沒有發生疫情。
管理好的企業在疫情期間受到的影響小
媒體:TCL實業的復產,會給中國消費電子市場以及家電市場的恢復帶來哪些利好,以及您覺得中國消費電子市場未來的發展前景是怎樣的?
李東生:前段時間我們的新品發布會在線上舉行,也是應對目前的疫情管理。這次線上發布會做得很成功,我們看到客戶的關注度很高,無論線上發布的閱讀量以及后來各種數字,都大大超出我們的預期,也說明市場對產品的需求,沒有因為疫情受到太大的影響。
這次疫情,增加了企業經營的困難,所以即使整個市場的需求沒有太大的影響,但市場的格局會根據每一個不同企業它的管理能力、競爭力不一樣而重新分布市場份額。在這種情況下,管理好的企業,競爭力強的企業,可能有機會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
另外,對于TCL來說,我們這兩年持續推動變革創新,提升我們的核心能力。按照TCL既定的經營計劃,2020年我們是對國內市場和全球市場都制定了比較進取的計劃。我們的銷售,按計劃是要有比較大的增長。1、2月份是沒有達到預算,但3月份看趨勢是能夠達到預算的,而且后續有信心追回在1、2月份損失的銷售量。我相信盡管因為疫情,整體市場份額可能會有一點影響,但TCL我們是有信心實現全年競爭力提高和銷售增長的目標,無論是國內市場還是***市場。
媒體:現在國內的疫情基本控制住了,***好像又起來了。TCL國際這塊相對有沒有一個部署或者應對策略?疫情會影響全球面板競爭格局嗎?
李東生:現在***疫情嚴重的是韓國,日本我不認為是嚴重的,還有伊朗、意大利,意大利現在擴散到歐洲。目前歐洲市場的影響還不算太大,意大利的市場影響很大,但整體的影響還不算太大。所以看疫情的發展。其他市場基本沒什么影響,伊朗的業務占我們的比例不大,所以影響不大,我們在韓國的銷售業務沒有,主要是有很多材料在韓國采購,目前韓國的材料供應也沒有受到影響。
關于全球面板競爭格局的影響,目前還不太好判斷,在這輪疫情中可以看得比較清楚的是管理比較好的企業受疫情的影響就比較小,損失也比較小。在一個多禮拜前,武漢開始允許外地員工返回工廠,所以情況也在不斷的改善。武漢華星除了管理好員工,在疫情期間堅持生產,很重要的是要管理好供應鏈。其實武漢封城之后,不單只人員的流動受到很大的限制,物流也是嚴格控制的。而我們的材料供應,基本上大部分都是來自武漢以外,有一部分是在湖北省,有一部分是在其他省份,有一部分是在國外進口,所以要保證物流材料供應能夠按時到達工廠,這就很考驗企業的管理能力。
管理好的企業在這輪疫情中受的影響就會比較小。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會促進整個競爭格局的頭部效應更加加快。有競爭力的,管理好的企業,可能市場份額就可以提高,像TCL華星,在這種情況下銷售增長。看到最新的統計數字,TV面板顯示屏的市場份額增長了0.5%,全球市場的0.5%是一個不大的數量。管理好的企業在這輪疫情中可能有機會把握一個更好的市場份額的提升。
媒體:您剛才提到韓國疫情對供應鏈的影響是比較大的,你們預計這種影響大概會持續多久,情況會有多嚴重,華星有沒有一些應對策略?
李東生:韓國的疫情到目前為止對材料的供應還沒有什么影響。另外,我們韓國是有客戶的,它只是不在韓國市場銷售。比如我們是手機、彩電、華星顯示屏,華星顯示屏和手機顯示屏,都有給韓國的客戶,主要是三星供應。但是這些產品他們不是在韓國銷售,所以我們的客戶銷售也沒有受到影響。
關于這一點,我還特別值得說一下,三星最近和我們開會,還特別感謝TCL華星在疫情期間能夠保障供應,我們還增長了對他們的供應量。因為他其他的供應商在這期間沒有辦法按時交付產品,他希望我們能夠多交付一點產品,我們滿足了他們的需求。所以在上周開會時,我們的客戶還特別感謝TCL華星能夠按時交付產品。
當前的面板價格還有上升空間
媒體:在面板這塊,相關數據顯示小尺寸可能漲得少一點,大尺寸漲得多一點,我們擔心接下來價格趨勢和產能情況,是不是還保持上漲趨勢。如果上漲,它的上漲預期價格和幅度會有多少?我不知道我們有沒有做過運營測算。另外,我看到最近我們與三安合作,在Mini LED方面想聽一下最新的進展。
李東生:今年面板的價格是在小幅上漲,大屏幕包括TV包括商顯,1、2月份都在上漲,我們預計3月份的面板價格還會繼續上漲。雖然面板價格有一個明顯的累計的上漲,但由于前期價格跌得太厲害,所以目前這個面板的價格,我認為可能還有上漲的空間。
媒體:可能一直持續到年中或者下半年?
李東生:至少到6月份。現在看第二季度,面板還會繼續保持逐步小幅上漲的趨勢。因為按照現在的價格,整個行業的毛利率還是沒有恢復到正常的水平。它的上漲標準應該是行業的毛利率逐步恢復到正常的水平。在這個基礎上,每一家企業經營業績的好壞,就取決于企業本身的管理效力和經營能力。整個經營效率更強的企業,在這一輪上漲中,效益改善將會更加明顯。
媒體:您覺得此次疫情對中國乃至全球顯示器行業的發展,會帶來哪些影響?疫情過后,這個行業是否會迎來快速的增長期,您對行業的發展趨勢是如何看待的?
李東生:這次疫情在中國帶來的影響是電視機的開機率大幅提高,因為大家宅在家里。疫情期間,我們在中國業務增長比較大的是兩個業務,一是雷鳥科技,主要是做智能電視應用服務的。我們在大數據上可以看到,用戶開機時長是大幅提高,開機率也大幅增長。另外一個業務是科天做的智能會議系統,客戶的擴產也非常快。疫情過后,顯示產業的發展,我認為會比往年要快一些。這主要是有今年奧運會的影響,除非奧運會真的開不了了。我認為這個可能性非常低。中國疫情已經控制住了,我相信***的疫情也是能夠控制的。整體來講,顯示產業今年業務的狀況,會有比較大的機會。
媒體:這個疫情從長遠看,會不會對產品端到企業運營模式、渠道模式帶來一些長遠的影響?比如可能未來線上渠道的比例會越來越高,又或者從長遠看企業會增加機器人的數量,又或者說從長遠看會增加一些健康類的終端產品比例等等。
李東生:我認為會加快,因為你剛剛提到的幾個,這幾年企業都是在推進當中的。比如說制造企業的智能化,現在是整個過程制造業競爭力提高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次疫情,受影響的主要是人,還有物流。如果企業的智能化制造能力提高的速度能夠更快一點,人均的勞動效率就可以進一步提升,這就意味著同樣的產量可以用更少的工人,這對于企業競爭力的提高來說是必須要努力的一個方向。人少了,以后遇到這種和人相關的突發事件,應對起來也就沒有那么吃力了。
至于線上業務,這幾年我們看到線上業務增長是比線下業務快的。這個增長趨勢在去年是放緩的,由于疫情原因,有可能線上業務的增長又會重新加快,但這個可能還需要再觀察。因為線上購物和線下購物對不同的行業、不同的產品,是不一樣的。從過去幾年發展的數據看,有一部分商品是比較適合線下,所以它不會因為線上業務的發展大量轉到線上去。有一部分能夠轉到線上更有效的產品,在過去幾年已經大部分轉到線上去了。受疫情影響線上銷售增長可能會加快,但整體來講大的格局,是不是有那么大的變化,我認為還有待于觀察。
媒體:賽事對電子產品拉動銷售還是比較明顯的,但目前看今年有些重要的賽事可能有延期的趨勢,這個對終端銷售會不會有什么影響?
李東生:關于賽事的影響。理論上來講,賽事影響主要是影響智能電視產品的銷售。從目前來看,還沒有什么影響。客戶的備貨還是按計劃在進行。至于后續***疫情的發展會不會產生影響,還有待觀察。國內基本上業務影響在3月份已經恢復正常。我相信今年國內市場受的影響不會太大。
一些過度管控的政策可以考慮取消
媒體:您可否評價一下疫情期間廣東對企業復工復產和防疫這塊的政策?
李東生:廣東省政府在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大概2月15號廣東省政府召開了復工復產專題會議,馬興瑞省長主持,我記得有6個副省長和省的各級管理部門都參加,這個會議還通過視頻連線到各個地市。我們作為少數幾個在現場參加會議的代表,聽省領導講解了省政府對支持復工復產的要求以及采取的一些支持、幫助的措施。
回來我們就給政府專題寫了一個報告,就關于TCL復工復產遇到的一些問題的解決以及對行業復工復產,整個行業解決這個問題的一些建議。省政府非常重視,由省長主持召開省政府的一些經濟管理部門,開了一個專題會。對于像TCL這樣比較大型的企業的復工復產,遇到的一些問題,協調解決。當時主要解決的,一是人的問題,怎么能夠開放通道,讓更多員工能夠在外省返回廣東復工復產。這個問題我們反映了,但其實大部分企業都碰到,所以它是一個整體性的。
另外,支持中小企業加快復工復產。因為大企業復工復產的資源還是比較充足的,但中小企業會遇到比較多的問題。但這些企業如果不能夠及時復工復產,整個產業的運作還是不能夠恢復的。這些企業復工復產可能遇到問題就比較多,除了員工回來之外,還有資金的問題、復工復產的一些行政管制障礙問題,所以政府協調,按照新的復工復產支持政策,把復工復產從審核制改成備案,你有能力做好防疫措施就復工復產。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按照政府的指導意見,做足防疫措施就可以了。
另外,政府出臺了一些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政策,這個政策包括社保費用的繳交,一些貸款的支持、費用的減免等等。這個政策是執行三個月,當時我們給政府建議,這個政策能否執行延長三個月。因為我們的考慮,三個月可能疫情的影響還沒有完全消除。當然,這個意見省政府在做研究。
總體來講,廣東省政府以及各地方政府對支持復工復產做了大量工作。TCL在廣東的工廠,是集中在幾個城市,深圳、惠州、廣州、中山。我們所在地工廠的復工復產的進展都非常順利,當地政府都給了很大的支持和幫助。我們在復工復產過程中,對企業的疫情管理也做得比較到位。整個TCL廣東的企業,從疫情到現在沒有發生過一例在廠區感染的病例。有兩位員工是在回家度假,在當地感染,但是沒有上班,回到這邊就單獨隔離治療,情況也很好,有一個已經出院了。
媒體:對于這么多中小微企業,哪些情況是需要政府重點關注的?
李東生:其實政府已經把問題都考慮得比較到位,中小企業復工復產一是人的問題,大企業的員工復崗率比較高,中小企業的員工復崗率比較低,如何能夠開放通道,讓愿意回來復工的員工盡快到位。這涉及到廣東省政府和外省的協調。
第二,大企業的資金問題普遍都比較正常,而中小企業由于停工停產,有一部分企業資金可能出現一些問題,所以對這些中小企業的融資支持,這是第二點。
第三,降低營運成本,減少企業的虧損,政府也出臺了一些政策,包括社保的費用、其他的一些費用的減免。這些對企業都會有幫助。下來政府可以做得更好一點的還是在疫情管控措施方面,能夠根據疫情的好轉,應該更積極、科學的調整,取消一些過度的管控措施。
比如說在省內各個市之間人員的流動。現在都要檢查、登記等等,搞得很復雜。比如說我們基地在廣州、惠州、深圳,這幾個地方挨得比較近,人員的流動沒有必要離開惠州要檢測一下,開了20分鐘、30分鐘的車進到深圳再檢測,現在不單檢測體溫,登記措施還存在,而且登記管制的標準又不一。我自己就遇到這個問題,我在二十多天前到日本有一次公務訪問。現在日本在大概一個多禮拜前,列入疫情地區。但我是在近一個月前去的,那時候日本的情況還很好。我知道中央的政策是在某一個時段以后開始實施對日本的管制。但是這個信息一掃,我就因為一個月前去過日本,就有無數次麻煩,最后還要打電話去請示,這個行不行。這就耗費了很多時間。像我這樣的情況可能還很多,我的同事上個禮拜去外省(廈門)也遇到同樣的情況。所以一些過度管控的措施,是應該可以取消的,降低人流、物流成本,提高經濟運營的效率,省內各個市的檢查站,我認為是可以撤銷的,沒有必要。
到工廠到進大廈,有測體溫的,回到住的小區有測體溫的,就足夠了。你住酒店,進去也測體溫。難道體溫高的人非要把它限制在惠州和深圳的高速公路,讓他在那邊過夜嗎?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政府要擔責,改變這種措施一定要更高層的領導來做決策,下面執行的人是不敢改變這個決定的。調整、取消一些過度管控措施,是能夠更有效的幫助復工復產,恢復經濟正常運作一個有效的途徑,也能減少政府的社會管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