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綜藝頻道《文化十分》節目報道:在杭州市蕭山區,年過七旬的老中醫華鳳炎扎根基層行醫半個多世紀,憑借精湛的醫術和質樸的醫德,成為當地百姓有口皆碑的“健康守護者”。從當年那位翩翩少年到如今的銀發蒼蒼,他始終堅持用傳統中醫辯證施治,作為家中嫡傳的第八代華氏內科傳人,華鳳炎幫助過無數患者擺脫病痛。如今,盡管年事已高,他仍堅持坐診,并致力于培養年輕的后輩,讓岐黃之術薪火相傳。
華鳳炎老人是華氏中醫第八代傳人,他傳承了華氏擅長中醫內科對各類時病、肝膽脾胃、心血管疾病、婦科雜病等疾病的治療。華老每周堅持出診5天,每天早上7點半準時開診,一天要看診近八十位患者。
近期,央視《文化十分》節目,來到浙江杭州蕭山長山醫院近距離觀察記錄。
1、現場觀察:開方堅持手寫 一上午顧不上喝水
央視記者:開方您一直是堅持手寫是嗎?
華鳳炎:手寫有兩個好處,一個手寫能夠測試大腦的功能,能夠手寫,還是首先運動一下。大腦要用得靈活,手要活動靈活。
央視記者:我看您這坐了一上午,也沒顧上喝水,也沒顧上起身去個洗手間啥的,一直是這樣子的嗎?
華鳳炎:天天如此。
央視記者采訪時,恰好遇到華老曾經的病人來看望他。該女士介紹,當時華老正是結合西醫理論,幫她治愈了原本需要進行手術的病情,“沒想到有這么好的效果,他幫我少挨了好幾刀,特別感謝他。”
2、成長經歷:出生在中醫世家 父親嚴格要求
華鳳炎出生在中醫世家,所以還在幼年時,他的父親、華氏中醫第七代傳人華留青就開始對他進行培養。當年,華家子孫們一起背醫書、跟著長輩們認識一屜屜的中藥,是華老兒時的美好記憶。
華鳳炎回憶說:父親對我是比較嚴格的,小學的時候,父親就叫我背《湯頭歌決》,1962年6月份開始,父親說你來我這里做學徒吧。小學的時候我練體操、田徑、乒乓球,我從小都活躍。我哥哥他考了上海交通大學,他去讀大學了,那么我只有繼承了。那時的學徒比較辛苦,我們三個人輪流地抄方子,早上一個人跟父親抄藥方,兩個人要在中藥房。
華鳳炎15歲時正式跟隨父親入行學醫,在給父親做學徒的四年里,門診抄方、撮藥鍘藥、飲片炮制,每一樣都要去做。他回憶當時:皮泡起、手鍘破,每天起早貪黑還要背誦方劑學的《湯頭歌訣》。雖然非常辛苦,但這也為他日后獨立行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華鳳炎回憶說:做學徒那時要一抓一個準,一般一次就三錢。那時做學徒都是用原藥,有些需要浸軟,浸上一天一夜,泡軟再下刀切片,切片以后再曬干,有些還要炮制。一般來說醫藥要并進,所以我說當年師帶徒也是有好處的,能夠扎實基礎。
3、醫風傳承:“以病人為先”
華氏內科主要以整體觀和辨證施治的原則,通過綜合運用多種療法來恢復人體的陰陽平衡和生理功能。華鳳炎19歲起開始獨立看診,潛心行醫50余年。
華鳳炎遵循家族 “以病人為先”的醫風,開方盡量考慮患者的經濟承受能力,如果遇到經濟困難的病患,他會毫不猶豫地給予幫助,但是自己的日常生活卻十分節儉。
“平時工作您每天中午都基本上在醫院休息?央視記者問。華鳳炎說,“時間長的話我休息一下,時間短的話,我在科室里稍微靠一下就可以了。”
華鳳炎深情地說:我們祖上有一句話,叫“業醫德為先,醫業要精研”,學醫德,德就是仁,仁義道德。在過去,病人來就診了,先給他免費的糖茶冰糖茶吃一杯,冰糖茶吃過以后,使其氣血恢復了。現在,有些病人來看病的話,錢不夠的話,那我補貼些,我對錢看得淡。
4、儒醫傳承:堅持以仁字為頭
華氏醫門被患者尊為儒醫,所謂儒醫,舊時指讀書人出身的中醫。根據華老珍藏的《蕭山華氏宗譜》記載,華氏醫門始于清乾隆二十年,華氏祖先華國儀放棄仕途,跟隨僧人學習醫術,并成一方名醫,被尊為華氏醫門的始祖。自他起,華氏醫門歷經嫡傳270年的行醫歷史,期間名醫迭出。
華鳳炎介紹,我們祖上一般都是官宦出身,都是讀書出身的儒員,實際上儒家之教,以仁字為正,學醫也要以仁字為頭。
在傳承中醫文化同時,華鳳炎也不斷與時俱進。華鳳炎說,“現在新的技術還是要學習的,否則你要落下的。不排斥西醫,應該要嫁接。”
5、悉心培養:兒女們獲認可 成為華氏中醫第九代傳人
作為家族行醫第八代傳人,華老打破了之前“傳子不傳女”的舊俗,指導女兒、兒子、兒媳都跟隨自己學醫。如今,他的兒女們也已經是受到患者認可的華氏中醫第九代傳人。
華鳳炎女兒華震紅說,父親看的是中醫,我看的是西醫,從醫了以后醫德醫術都很重要。一個人毛病不容易確診時,我會跟爸爸說這個東西到底是怎么回事,然后他給我從中醫方面去辨證,我再從西醫方面看。
華老的女兒華震紅主攻西醫兒科,兒子華震雷則傳承了父親,主攻中醫內科。他回憶,小時候上學時父親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無論春夏秋冬,都要求他早上5點起床背誦藥方劑方歌,晚飯時經常會抽查背誦。
父親的嚴格要求,為華震雷后來學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05年,華震雷從浙江中醫藥大學畢業后,也開始正式出診。目前,華家第十代醫者、華震雷的女兒也已經在醫學院讀大一,華老對小孫子也正在進行悉心培養。華震雷坦言,自己作為華家第九代傳人,需要向父親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
6、初心不改:服務于大眾 大家會認可你
在華鳳炎看來,“中醫實際上是個仁義的醫業,仁義是仁義道德的仁義,它能夠救死扶傷,能夠不管貧富都要一視同仁。那么你這個醫業學過了以后服務于大眾,大家會認可你。”
在央視采訪即將結束的時候,華老提議,希望能拍下一張醫院所有員工的全家福留作紀念,他熱情地在現場張羅,請來了包括后勤在內的每一位員工,央視用鏡頭定格下了這一溫馨時刻。
央視在節目中評價道:“業醫德為先,醫業要精研”,這短短十個字,是華鳳炎醫生謹遵半生的華氏醫門家訓,而他和他的后輩們也正是以家訓作為日常的行醫準則,以“仁德、嚴謹、精研、傳承”為目標,如同堅實的橋梁一般,連接著傳統中醫的智慧與現代健康需求,保護當地百姓健康,繼續弘揚祖國傳統醫藥。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