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燈飾行業中,讓人認知的品牌真的少可憐,就像出現這種情況,幾乎每個細分品類的前三名,生意都呈現出供不應求的趨勢;而散貨商的生意,日漸清淡。走在大街上的人越來越少,很多已經通過成熟的品牌或體系訂貨。特別是大經銷商,他們走走看看,幾乎是純粹的走走看看。這就導致了2017年,燈飾行業一個重要分水嶺——品牌日益成為稀缺資源。
以美式燈為例,美時·艾菲特從春節后到現在,已經新開48家專賣店;圣嘉佰利,從春節后到現在,新開專賣店56家;輝·KALCO,一次招商會簽約專賣店24家;諾克春季訂貨會,地縣經銷商定貨不低于5000萬元。
2017燈飾行業出現重要分水嶺——品牌日益稀缺(圖片來源網絡)
這是什么概念?
這在幾年前是不可想象的。有業內人士幾年前曾經預言,藝術燈(花燈)品牌化正在成為最大的趨勢,有人還不相信。如今,這個趨勢已經變成不可辯駁的事實。藝術燈的細分化與品牌化這個潮流不可阻擋地來臨了。當然,這并不是說它可以一統江湖。恰恰相反,在這個過程中出現逆流和回流都很正常,泥沙俱下和充滿雜質也很正常,出現反復和反復爭奪也很正常。問題是,我們必須看到本質,必須看到未來的最終結果。最終結果必然是,品牌必然勝出,細分品類排名前三的品牌就會享受到最大的市場成果。
當然,小編必須清晰地告訴大家,未來的前三,未必是現在已經排名在前三的品牌,甚至未必是現在市場表現非常突出的品牌。因為,品牌爭奪戰永遠都是激烈的;市場控制權的爭奪戰也永遠是激烈的,企業只有永遠保持旺盛的拼搏激情,有足夠的智慧和實力,才可能成為最終的王者。
品牌化路線是個持久性戰略
品牌戰或者市場的控制權之戰,永遠都不會消停,它會像新陳代謝一樣生生不息。
品牌路線從本質上來講是一種定位,一種追求,一種信念。企業在品牌化的進程中,會一直面臨誘惑,會一直面臨干擾,會一直面臨沖擊。只要稍加不慎,就會偏離自己的宗旨和路線。
市場環境是極其復雜的,雖然多數時候是青天白日,朗朗乾坤,但也難免陰雨連綿,甚至狂風暴雨,山呼海嘯;雖然多數地方四季分明,但也難免有很多地方極度寒冷或季度炎熱。對于一個品牌來講,它需要建立自己的生態,確立自己的勢力范圍,把握自己的節奏,追求什么,拒絕什么,必須非常明確。不困于心(心智),不亂于情(行情),經得起誘惑(有時甚至是巨大的誘惑),經得起干擾(有時甚至是山雨欲來風雨飄搖的壓力)。
所以,要走品牌化路線,就要經得起壓力,扛得住風雨,腳下有大地,胸中有格局,眼里有明天。
當然,品牌化的過程中,走點兒彎路也很正常,只要不偏離得太遠就行。而對那些一直奉行品牌化路線運行的企業,它的紅利與前景是一直擺在那里的,只是遲爆發還是早爆發而已。
如果你看到那個品牌日益結出壯碩的果實,那是因為你只看到了它的收獲與光環,沒有看到它背后的壓力、付出和汗水。當然,壯碩也是必然的!因為,有什么樣的努力,就有什么樣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