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全國兩會結束已有5天,但會上提出的行業發展大事仍歷歷在目。今年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創新引領實體經濟轉型升級、企業發揚工匠精神是2017年重點工作。一時間,實體經濟與“質量時代”成為兩會的熱詞,而熱詞背后我們應該看到的是,實體經濟應以裂變的速度接受一切沖擊,應從“防”轉為“攻”。
衛浴企業須跨過的大臺階:實體經濟與“質量時代”(圖片來源于網絡)
一、“質量時代”為何成為兩會熱詞?
毫無疑問,“質量時代”是中國經濟今后發展必須堅守和確立的重要目標,也是中國衛浴企業必須跨上去的一個大臺階。可是,為什么直到今天,我們的衛浴企業才要進入質量時代呢?質量時代,又為何如此引發大家的關注呢?
事實上,這要從中國經濟發展的進程來說,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絕非一蹴而就。
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前20年里,中國的經濟結構由重工業經濟逐步轉入到輕型經濟當中。商品的快速增長,讓整個社會的物質消費逐漸得到滿足,并出現富余。
而到上個世紀90年代中后期,隨著國內物質消費的富余,中國制造開始走向世界舞臺,經濟的發展方向也從國內轉向國際市場。這期間,中國互聯網企業開始誕生,并隨著經濟的外向型發展迅速成長為巨人。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中國實體經濟的光芒開始減弱,被新興的互聯網經濟所掩蓋。
不過,如今中國經濟發展已經到了一個新的轉折時期,中國經濟未來的變化是向新實業、新消費的方向發展,這是消費升級、產業升級的必然過程。而要想實現這樣的升級,就必須像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那樣,要“廣泛開展治理提升行動,加強全面質量管理,健全優勝劣汰質量競爭機制”、要“打造更多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進入質量時代。”
二、工匠精神是“質量時代”的核心戰略
在今天的中國市場,消費群體正在發生很大的變化,從最初的“需要”升級為“要求”,他們的消費觀念、價值觀念發生了變化,這是中國經濟從滿足日常需要到富余,再到要求品質發展的必然階段。這也就是為什么有那么多消費者到日本買馬桶圈的原因所在。
中國經濟的發展,在當前階段及未來的10-20年間,會創造出巨大的新的消費需求。新消費需求意味著巨大的市場潛力,這對衛浴企業來說不僅是機會,更多的是挑戰:品質的挑戰、品味的挑戰、工藝的挑戰等等,唯堅守工匠精神不可得。
三、“質量時代”是中國實體經濟引領全球的核心
如今的中國制造業,在全球產業的比重接近30%,已經超過了美國。但是,這僅僅是比重上取得了領先,在經濟的本質上并未走到引領的地位,我們的實體經濟仍然處于跟隨的階段。下一步,中國實體經濟、制造業要在保持比重提高的同時提升質的排位,要真正的去引領全球經濟、帶動發展,要想如此,“質量時代”必然是核心。
未來十年、二十年,中國不僅是全球經濟發展的推動力,還將轉變為核心發動機,帶動全球經濟向前邁進。
而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企業,尤其是實體經濟制造業,必須要改變觀念,以工匠精神、從供給側結構改革方面入手,專注于產品本質,這才是“質量時代”企業要認真去落實的。只有這樣,中國實體經濟或者說中國經濟才能整體上一個臺階,才能走的更快、更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