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家具市場依舊是一塊看起來不錯的風水寶地。2017年,諸多資本紛紛跨界賣家具,似乎給家具人一定程度上帶來了一線希望。但很明顯,資本的攪局只會加速市場洗牌。馬太效應下,企業兩極分化現象愈發嚴重。
一直以家電聞名的老品牌海爾如今也登上了家具全屋定制這條大船。2017年12月,海爾廚房正式宣布收購驪住海爾,并組建全屋定制事業部,推出全新品牌Haier home,計劃在2018年于全國新開400家門店,打通線上線下。其野心之大,令人咋舌。
巨頭輪番下場,中小家具企業未來生存空間還剩幾何?
從整體廚房到全屋定制 海爾有備而來 (圖片來源網絡)
智能+定制,當下兩大風口齊聚
攫取智能家居市場份額,又要來霸占定制風口,海爾出擊全屋定制市場幾乎是所有人都未曾想到的。早年以家電作為其主要銷售方向的海爾,近幾年雖然瞄上了家居生活這片藍海,可曝光在大眾面前最多的還是廚電及智能家居領域方面的成就。
就在最近由國際數據集團(IDG)主辦的“全球領先品牌Global Top Brands”評選活動上,海爾榮登年度全球智慧家電領先品牌TOP10榜單,是唯一一家中國企業。在1月美國拉斯維加斯的國際消費電子產品展(CES)上,海爾用720平米的大展示區,展出其智能家居產品和解決方案。目前海爾U+智慧生活平臺在線用戶已經突破5000萬。
廚電方面,海爾更是風生水起,國內外市場同步擴張。海爾廚房此次收購驪住海爾,也是為加快“大廚房”戰略布局。從廚電、整體廚房,到如今的全屋定制,海爾可謂步步為營。
海爾:有備而來
全屋定制這幾年呈現爆發式增長,諸多大企業大品牌跨界而來。數據顯示,相比國外60%~70%的定制家具滲透率,我國定制家居市場還有很大發展空間。越來越多全屋定制企業的出現,也在證明國內全屋定制市場還是一片可待開發的藍海。
那么,海爾進軍全屋定制市場,能否打響這姍姍來遲的一槍?有專業人士認為,不少全屋定制企業都是從衣柜、櫥柜等單品類家具定制產品發展而來。2015年,海爾旗下家具品牌avandeo也與優家購家居網達成合作,入局優家購全屋風格家居定制。如此看來,海爾發力全屋定制,似乎正是其必走之路。
不過,海爾雖為老牌上市企業,要跨界和定制起家的企業如索菲亞、歐派等競爭,還需要多花工夫。但是,同處困境,海爾有著自己身為老牌企業難以復制的品牌、技術和資本優勢。當下,海爾并非要打毫無準備的一仗。海爾從2003年推出整體廚房,到如今業有14個年頭。其工廠引進意大利SCM、德國HOMAG生產線,可以說是距離工業4.0最近的國內生產工廠。此外,海爾的研發團隊始終在國內占據領先地位。較之垂直家具品牌,海爾也能夠更輕松地構建其生態鏈,并最終實現“智慧家庭”。
另外,海爾近年來始終利用互聯網走“親民”路線,用新媒體矩陣有效鏈接企業與用戶。如微博處處可見的“搶熱門”“寫段子”,不僅提升關注度,也能拉升用戶黏著性,為企業日后的發展鋪路。
全屋定制市場競爭白熱化
觀察大品牌動向,基本都在加速推動家居設計一體化進程,完善“一站式”服務。能否在這一過程中盡早霸占市場份額,顯然是品牌生存的核心。海爾能否實現其400家門店的雄心壯志?可以預見的是,又有一批中小型企業將在這場強者的對決中退場。
巨頭下場究竟會誘發怎樣的震動?
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更多資源和市場將被上游吸走。
成品家具分流發展
中小型成品家具企業轉型定制,面對的問題是:如何改變成品思維,做到柔性化生產,真正做到個性化定制?而走產品專精發展路線,面對的問題是:如何將客戶變為鐵桿粉絲?如何面對不斷提升的設計、制造成本?不可否認,成品家具企業未來的路將愈發艱難。
全屋定制市場將提升產品標準
當下,我們的全屋定制市場還不成熟,大企業進駐市場,帶來的是更加激烈的競爭,從而逼迫市場向新的高度發展。這也是市場發展的必然。
更多資本跨界前來
跨界如能成功,將吸引更多資本跨界而來。老牌大型定制企業扎穩市場根基,大品牌“作弊”式跨界而來,全屋定制市場是否還能容下中小企業的加入?再要論及近年來家具行業的不易,想必家具人也早已麻木。只能再一次感嘆,家具市場對中小型企業將越來越不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