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是為了一種責任在工作,現在是為了一種創造在工作。”1月30日,在搜狗發布上市后首份財報的第二天,搜狗CEO王小川對第一財經記者這樣說。
一天前,搜狗財報顯示,2017全年總營收9.084億美元,同比增長38%,凈利潤為8220萬美元,同比增長46%。值得一提的是,相比起截至2016年12月31日搜狗擁有的總計2.861億美元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及短期投資,IPO后這個數字變成了10億美元。
有了更充實的“糧草”,搜狗的未來想象空間在哪兒?下一個增長點是什么?
王小川說,過去搜狗模式是以搜索為核心的“三級火箭”,但今年開始,搜狗要強化兩件事:一件事是輸入法業務的戰略升級,它將不再只是打字的工具,而是承載信息的獲取、流量分發的能力;另一件是AI應用場景的落地。
和巨頭頻頻發力智能音箱不同,搜狗AI的硬件落地切入的是翻譯這一垂直領域。當被記者問及與科大訊飛等競爭時,這位長著一張娃娃臉的CEO回答簡短且毫不客氣:“我們比它們做得好!”,“秒到它們!”。
每年拿下百度2%-3%份額
如果從營收來看,搜狗的大部分收入仍然來自傳統的搜索及其相關業務。財報顯示,第四季度這一業務達2.472億美元,同比增長62%;而包括增值服務、智能硬件等在內的其他營收為3060萬美元,同比增長61%。
流量獲取成本仍在上升。搜狗財報顯示,該公司在第四季度流量獲取成本為8890萬美元,同比增長62%,占總營收的32.0%,2016年同期為32.1%。王小川告訴記者,預計2018年流量成本還將有50%的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騰訊帶給了搜狗約38%的搜索流量,搜狗自有流量的占比約在22%,其余40%流量來自智能手機廠商。
王小川預計,未來搜索流量增長的動力主要來自搜狗自有流量,而來自騰訊渠道和其他付費渠道的流量占比會出現下降。
在搜索這一領域,百度是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搜狗在做的,是找到差異化方向。一方面是來自和騰訊的合作,2017年10月,騰訊開始在微信中全量接入搜狗通用搜索,另一方面,在垂直領域如醫療搜索提升了權威醫療內容的比重,在搜狗明醫中上線自主研發的基于問答技術的智能分診系統,以及推出了專業法律服務問答平臺搜狗大律師。搜狗稱,移動搜索中醫療類相關搜索量較一年前增長50%以上。
談及和百度的競爭,王小川說,之前百度的確因為一些原因對搜狗有一定的忽略,現在百度對搜狗的重視程度加強,這是一個幸福的煩惱,但也是得到了競爭對手的尊重。他稱,搜狗希望每年拿百度2%-3%的市場份額。
有了更加充足的資金儲備,王小川稱,搜狗在投資布局將有更大的舉措,將更加關注一些內容、數據的公司,也可能投資智能音箱市場。至于是否關注和投資區塊鏈項目,他稱這是另一個“可以講一天”的話題。
華爾街不懂搜狗?
對于過去一年的成績,王小川打了80分。他肯定了搜狗在搜索、問答、AI等等領域的進展,并自稱不會天天盯著股價。還有20分,是留給搜狗今年要做的。
其中一個要做的,就是讓已有12年歷史的搜狗輸入法走向前臺,通過AI升級,讓它在打字之外,承載載信息獲取和流量分發,這將是搜狗下一個重要的業務增長點。
過去PC時代,搜狗的模式是“輸入法-瀏覽器-搜索” 這種由端帶動搜索的“三級火箭”,其中搜索是核心。但搜索業務畢竟不是行業老大,而且一定程度壓縮了輸入法自身的成長空間。數據顯示,搜狗手機輸入法日活躍用戶數已達3.3億,較一年前增加46%。
接下來,搜狗輸入法要做的是連接信息、連接服務、連接商品。他舉了個例子,當用戶通過輸入法對話“中午哪兒吃飯”,輸入法可能會直接幫用戶列出候選餐飲服務。
至于巨頭們競爭激烈的信息流業務,王小川稱目前搜狗瀏覽器、搜索APP、輸入法等產品都有信息流的能力接入。他認為,搜狗有大數據的儲備,精準的用戶畫像,而且搜索公司十萬的客戶群體,信息流將會是一個產品形態的補充。
而在智能硬件布局上,搜狗沒有選擇直接切入智能音箱,而是一口氣發布"搜狗旅行翻譯寶"與"搜狗速記翻譯筆"兩款翻譯機。王小川說,機器翻譯從學術上來講已經可以工作了,但真正實用還存在若干的問題,搜狗做翻譯類智能硬件是希望推動翻譯技術變得實用。
不過,從搜狗今年發力的智能硬件和輸入法這兩件事來看,一個是相對窄眾的市場產品,另一個則是華爾街不太容易看得懂的應用。
對此,王小川也稱,翻譯機一年做到幾十萬臺的規模就不錯了。但搜狗做它不是以盈利為目標,而是希望從不同細分場景提供代表最高水平的解決方案。
至于輸入法這一很難讓投資人感受到“質感”的產品,或許要等到它商業化變現明顯顯現時才會受到認可。
王小川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曾經多次表達過“華爾街不懂搜狐”的搜狐董事局主席張朝陽給過他兩個建議:一是華爾街不懂搜狗,不用太在意、太當回事;二是不要以利潤為導向影響該做的投入。